這味“何”姓中藥用時一定要小心了
2022-02-23
通哲學以制本草
天地合而萬物生,陰陽接而變化起,此消彼長,依存互根。中國古代文明中,對蘊藏在自然規(guī)律背后、推動其變化發(fā)展的基礎性邏輯有著最深刻的描述。
世間萬物皆有“雙面”,本草這樣獨具性靈之物,更是如此。就本草而言,生熟常常異治,毒藥可轉為良藥,良藥亦可成為美食。在紀錄片《本草中國》第三集中,帶我們揭秘那些本草世界中鮮為人知的“雙面”。
中藥“生熟”概念,最早見于《神農本草經》,在“序列”中就有“藥有酸咸甘苦辛五味,又有寒熱溫涼四氣,及有毒無毒,陰干暴干,采造時月,生熟,土地所出,真?zhèn)侮愋?,并各有法”的陳述?o:p>
而作為“生熟異治”的代表 ,便是今天的主角——何首烏。
護本草以修人生
王泰科,七十三歲,全真教華山派二十四代傳人。天人合一,醫(yī)道相通。自古以來,中醫(yī)學就和道教哲學有著密不可分的淵源。王泰科出身中醫(yī)世家,十三歲便跟著父親上山采藥,六十年來遍識百草。
何首烏炮制,一般采用連續(xù)蒸18小時的方法。王泰科卻選擇了如今鮮有人用,費時費力的古法。將蒸好的何首烏露天晾曬,曬完后繼續(xù)蒸。如此這般,竟需反復九次。九蒸九曬,少說也得三十個日夜。
這是漫長的等待,而等待本身也是一種修行。暮鼓聲聲中,何首烏又一輪的轉化即將開始。曬干后的首烏,融入黃酒和何首烏汁,待充分吸收后置于自然中。十三歲到七十三歲,一甲子的輪回,王泰科相信,修行是一生的功課,永無止境。
經過漫長的等待,平和中滲透的匠心,是以柔克剛的力量。
“仙草”何首烏的雙面
何首烏藥用歷史悠久,在民間享有"返老還童,延年益壽"的美譽,為歷代醫(yī)家常用的中藥之一。
在中醫(yī)理論上,何首烏與人參、靈芝、冬蟲夏草并稱為“四大仙草”。明代大醫(yī)家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中贊美何首烏,“養(yǎng)血益肝,固精益腎,健筋骨,烏發(fā),為滋補良藥,不寒不燥,功在地黃、天門冬諸藥之上。”
中醫(yī)認為何首烏是補肝腎、益精血的佳品,并能治療瘧疾、潤燥通便、解毒?,F代研究表明何首烏有降血脂,預防動脈粥樣硬化、抗衰老,提高免疫力、護肝、抗菌、抗抑郁等作用。
作為“生熟異治”的代表,生何首烏和制(熟)何首烏,同為保健藥材但是在工藝和藥用價值方面有很大的區(qū)別。
生何首烏,含有蒽醌衍生物大黃酚,有一定毒性,主要體現在肝臟損害和刺激腸道充血。而制何首烏,表面色黑、略有酒香、味微甜者,制作藥膳的時候大都選擇制何首烏。雖然經過工藝制作,但還是具有毒性的。國家食品藥品監(jiān)督管理局規(guī)定,生何首烏每日用量不超1.5g,制何首烏每日用量不超3.0g。因此,應在正規(guī)醫(yī)院中醫(yī)大夫的指導下使用何首烏,以免因使用不當導致的中毒。
百年何首烏“生瀉熟補”“生熟異治”功效的發(fā)現中,又凝結著怎么的人類智慧?向死而生與順天時、靜人心,或許就是中醫(yī)藥人不動聲色地“雙面”修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