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藥材種養(yǎng)殖
云南基地
云南基地
云南省,中國23個省之一,位于西南地區(qū),總面積39.41萬平方千米,占全國國土總面積的4.1%,居全國第8位。云南是全國植物種類最多的省份,被譽為植物王國,在全國3萬種高等植物中,云南占60%以上,列入國家一、二、三級重點保護和發(fā)展的樹種有150多種。云南樹種繁多,類型多樣,優(yōu)良、速生、珍貴樹種多,藥用植物、香料植物、觀賞植物等品種在全省范圍內均有分布,故云南有藥物寶庫、香料之鄉(xiāng)、天然花園之稱。
盛產藥材
太子參、茯苓、三七、天麻
太子參
太子參是《藥典》收錄的草藥,藥用來源為石竹科植物孩兒參的干燥塊根,已被衛(wèi)生部確定列入“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藥材名單”, 味甘、微苦、性平,屬補虛藥下屬分類的補氣藥,具有益氣健脾,生津潤肺之功效,常用于脾虛體倦,食欲不振,病后虛弱,氣陰不足,自汗日渴,肺燥干咳,太子參益氣生津、補肺健脾,與人參功用相似,但以“清補”見長,益氣但不升提、生津而不助濕、扶正卻不戀邪、補虛又不峻猛?。
《本草綱目》記載:茯苓氣味淡而滲,其性上行,生津液,開腠理,滋水源而下降,利小便,故張潔古謂其屬陽,浮而升,言其性也;東垣謂其為陽中之陰,降而下,言其功也。古人稱茯苓為“四時神藥”,不管寒、溫、風、濕諸疾,都能發(fā)揮其獨特功效;茯苓味甘、淡、性平,入藥具有利水滲濕、益脾和胃、寧心安神之功用?,F(xiàn)代醫(yī)學研究:茯苓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,茯苓多糖有明顯的抗腫瘤及保肝臟作用。
茯苓
三七
始載于明《本草綱目》,中國藥典規(guī)定其為五加科植物,主產于云南文山州各縣,云南文山州歷史悠久、產量大、質量好,習稱“文三七”、“田七”,為著名的道地藥材。三七氣微,味苦而后微甜,有散瘀止血、消腫定痛之功效及止血不留瘀,化瘀不傷正之特點,屬止血藥下屬分類的化瘀止血藥,可用于咯血,吐血,衄血,便血,崩漏,外傷出血,胸腹刺痛,跌撲腫痛。
「釋名」獨搖草(《唐本》)。時珍曰∶其專主鬼病,猶司鬼之督郵也。多用于頭痛眩暈、肢體麻木、小兒驚風、癲癇、抽搐、破傷風等癥。天麻的藥用價值和食用營養(yǎng)價值都很高,更是采用高海拔育種創(chuàng)造出的神奇天麻品牌。云南省大部分地區(qū)600~3000米,降水充沛,干濕分明,分布不均,全省大部分地區(qū)年降水量在1100毫米。天麻在云南中部地區(qū)被發(fā)現(xiàn),原分布于云南省麗江、石屏及四川省峨眉的高山區(qū)。